首页-金洋5娱乐,金洋5平台成都华西,金洋5注册
金洋5平台报道:
先秦时代的饮食往往离不开酒,酒之类的饮品摆放靠右的位置,葱末姜汁之类的作料也摆放在酒器一侧,牛肉条腊肉之类的食品——“脯”“修”按照其形状也会作出区分,比如,形状比较顺直的“末”置于右,形状弯曲的“朐”置于左。“脯,干肉也。从肉甫声。方武切。”“脯”是一种腌制的干肉,“脩,脯也。从肉攸声。息流切”。“脩”是一种经过捶捣后再加入姜桂的干肉,通常是切成条状食用。
先秦时期的干肉种类很多,因此由“腊人”专门负责“脯腊膴胖”之事。“腊人,掌干肉。凡田兽之脯腊膴胖。凡祭祀,共豆脯,荐脯膴胖之事,凡腊物。宾客、丧纪,共其脯腊,凡干肉之事”(《周礼·天官冢宰·腊人》)。由此可见,如此有条不紊地放置食物,既方便众人饮食操作,又使各类食物秩序井然,正因为它合乎“进食之礼”,则得其“形”美,这是时人陈设食物的审美准则。
《礼仪·少仪》中对食物的陈设也有描述:“客自彻,辞焉则止。客爵居左,其饮居右;介爵、酢爵、僎爵皆居右。羞濡鱼者进尾;冬右腴,夏右鳍;祭膴。凡齐,执之以右,居之于左。”这是讲主人的爵应置于宾客的左侧,主人初献的爵,宾客将举杯饮酒,故置于右边。日常饮食若要吃鲜鱼,则把鱼尾置于前方。冬季上鱼时鱼肚要朝右放置,夏季吃鱼时则鱼脊朝右放置。要用右手拿盐、梅等调味品,而把羹菜等放在右边,从而说明菜肴的级别。
可见,先秦时期餐桌上的食物、餐具、酒具均按礼仪规矩摆放得井然有序,绝无杂乱之处,每样食物、用具都有指定的陈设位置。这样在用餐时既干净卫生,食用起来又顺手,合乎饮食者之间的饮食礼仪。
合乎“礼”所要求的食物陈设之“形”美,就是先秦饮食呈现于餐桌之上,直接诉诸人们视觉的一种审美追求。这直观地体现了中华审美中蕴藏着的一种充满审美愉悦的世俗生活状态,纯然地呈现了人们审美活动的内在意蕴,这正是中华文明之审美精神具有的普遍意义。